巩义市盛世净水材料有限公司

科技先行 服务至上

优惠的价格是我们盛世人永远的承诺

全国服务热线 0371-85605588
行业知识
您的位置: 首页 » 行业知识 »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方法

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方法

文章出处:巩义市盛世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: 2025-05-19 16:31:50

斜管沉淀池与斜板沉淀池的沉淀原理相通。在实际应用中,斜管沉淀池更为常见,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斜管沉淀池的设计方法,该方法同样适用于斜板沉淀池的设计。
斜管沉淀池的构造如图7-11所示,包含清水区、斜管区、配水区和积泥区。在设计过程中,需注意以下关键点:
确保底部配水区的高度不低于2.0米,这样有助于降低配水区内的流速,从而实现均匀配水。进水口可采用穿孔墙、缝隙栅或下向流斜管进行布水。同时,进水孔的过孔过栅流速应控制在0.15米/秒以内,这速与絮凝池出口流速相当。配水区的高度对出水均匀性至关重要。
①配水区流速较小,这有利于斜管区落下的污泥能够顺畅下沉,从而减少对沉淀效果的干扰。
②配水区的高度越大,其起端的流速就会越小,进而导致配水区末端的恢复水头减小。当配水区末端的水压与起端相近时,上升的水流将更加均匀,从而确保出水质量的均匀性。
③配水区的高度还会直接影响配水的均匀性。

在斜管的设计中,斜管的倾角是一个关键参数。倾角越小,沉淀面积会相应增大,截留速度则会减小,从而提高沉淀效率。然而,过小的倾角可能导致排泥不畅。根据实际生产经验,斜管的水平倾角θ通常设定为60°。

斜管通常采用0.40.5mm厚的无毒聚氯乙烯或聚丙烯薄片,经过热压成型为波纹板,再进一步粘结成多边形斜管。这种设计不仅有助于防止堵塞,还能确保斜管内切圆直径控制在3040mm的合理范围内。此外,斜管的长度与沉淀面积密切相关,但过长的斜管会增加沉淀池的深度,而对沉淀效果的提升贡献有限。因此,在实际应用中,一般推荐选用长度为1000mm的斜管,配合高度为860mm的斜管区,这样既能满足使用要求,又能确保理论沉淀效果达到佳状态。同时,斜管的直径d也会影响截流沉速和理论沉淀效果,直径越小,截流沉速越小,理论沉淀效果越好。

其中,有效水深是指清水区、斜管区和配水区三个区域的深度之和。而池深则包括超高、清水区、斜管区、配水区和积泥区五个部分。在斜管沉淀池中,清水区的高度至关重要,它不仅保证了出水的均匀性,还能防止斜管顶部青苔的生长。通常,清水区的高度应不低于1200mm。此外,清水集水槽的设计也至关重要,其间距应确保斜管出口至两集水槽的夹角小于60°,一般可取集水槽间距等于1~1.2倍的清水区高度。需注意的是,清水区本身并不具备沉淀作用。

斜管沉淀池的表面负荷,也被称为液面负荷,是一个关键的技术参数。它表示的是整个沉淀池液面的处理能力。表面负荷的计算公式为:q=Q/A,其中q是液面负荷,单位为m3/(m2·h);Q是斜管沉淀池的处理水量,单位为m3/h;A是斜管沉淀池清水区的面积,单位为m2。在实际应用中,上向流斜管沉淀池的液面负荷一般控制在5.09.0 m3/(m2·h)之间,对应的水流上升流速为1.42.5mm/s。对于低温低浊度水,液面负荷可适当调整为3.6~7.2 m3/(m2·h)。此外,斜管沉淀池的排泥方式也至关重要,小型沉淀池多采用斗式及穿孔管排泥,而大型沉淀池则常用桁架虹吸机械排泥。

返回顶部